《志愿军:存亡之战》拙劣模仿肆无忌惮瞎编不是歌颂而是亵渎_爱游戏体育平台赞助马竞 - ayx官方网站 - 爱游戏电竞app官网入口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志愿军:存亡之战》拙劣模仿肆无忌惮瞎编不是歌颂而是亵渎

时间:2024-11-10 10:27:23  来源:爱游戏体育平台赞助马竞

  摘要:9月30日,《志愿军:存亡之战》上映,这是电影《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二部,但影片拙劣模仿,肆无忌惮瞎编,这不是歌颂英雄而是亵渎,完全是打着爱国反美的大旗作为招财进宝的他摇钱树,来消费爱国热情捞取利益。

  图1:《志愿军:存亡之战》的海报9月30日,《志愿军:存亡之战》上映,这是电影《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二部,但影片拙劣模仿,肆无忌惮瞎编,这不是歌颂英雄而是亵渎,完全是打着爱国反美的大旗作为招财进宝的他摇钱树,来消费爱国热情捞取利益。首先说说角色,由辛柏青饰演的李默尹是1927年就参加革命的老革命,按照他的资历,那可比志愿军63军军长傅崇碧都老,不过这个完全虚构的人物,到底是什么级别的干部?让人完全看不懂,先是在北京的总部机关,接着入朝在志愿军总部,看起来似乎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幕僚,但是彭德怀的参谋长解方是抗战时期才参加革命的三八式干部,资历比李默尹差多了,那么李默尹会是什么职务?然后又去了63军。这个比军长傅崇碧资历还老的老革命,算是监军吧,看着也不像,最后还去了189师直接指挥作战,而189师师长却在63军的军部,这算是怎么回事啊?接下来李默尹和儿子李想(朱一龙饰演)、女儿李晓(张子枫饰演)一家三口在朝鲜战场团聚。很显然是在模仿六十年前1964年上映的经典抗美援朝影片《英雄儿女》,《英雄儿女》的原著是巴金的短篇小说《团圆》,讲的是一个老革命的父亲,一个老工人的父亲,一级老工人的英雄儿子,老革命失散的女儿,在朝鲜战场团圆的故事。

  图2:李默尹和儿子李想、女儿李晓一家三口在朝鲜战场团聚相比之下,《志愿军:存亡之战》的情节设计就很拙劣。女儿李晓在第一部《志愿军:雄兵出击》中是在美国的华侨,为参加联大会议的伍修权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当工作人员,但在这部影片中,却成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小丫头。而且1950年11月还在美国,1951年2月就在北京和李默尹、李想团聚,接着1951年5月三人又都到了朝鲜战场。这个时空穿越简直令人瞠目结舌。更奇怪的是,理应串联两部影片的李晓,却绝对没任何转承启合,就像是两部丝毫没有关系的影片。

  图4:《志愿军:存亡之战》中的李晓,不过几个月,反差是不是很大?至于李默尹的妻子如何牺牲的,一直不对儿子李想说明白。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被捕,随后被杀害。这有什么不能说的?非要隐瞒了好多年,直到李想要上战场了,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才说出来。这个设计莫名其妙,毫无道理。而李默尹竟然能够在刑场上逃出来,更是离谱到没办法想象。军工专家吴本正(朱亚文饰演)的角色也是非常奇怪,专家通常都只是在某个领域比较精通,而这位专家既熟悉反坦克手雷,也非常了解“巴祖卡”(美军的M1型60毫米火箭筒),还会开坦克(下文会详述),简直就是神人。军工专家到前线了解部队对武器使用情况的反馈,这没毛病。但正常的情况都是部队官兵到后方来向专家反馈,不会让军工专家就带着两名警卫员上最前线,甚至还和美军进行肉搏战。哪个领导敢这么安排,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图5:军工专家吴本正还有参加过第二次战役著名的松骨峰战斗的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副连长孙醒(陈飞宇饰演),患上战场失忆症,却从医院偷跑了出来。任何部队遇到这一种的病人,都会送回医院,不可能把他留下来。更不可能对着他念出战友的名单,就能一下痊愈的。不然还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干嘛,念一念花名册就治愈了。安排这样一个角色,显然陈大导演是在夹带私货,因为陈飞宇是他公子。至于陈飞宇的演技,就不多评论了。上面都是虚构的人物,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肯定是要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例如,铁原之战的指挥员志愿军63军军长傅崇碧(吴京饰演)。吴京是武打演员出身,演个街头打架的小混混还行,最多穿上军装,演个身手矫健的大头兵,老实说演个连长都已经超出能力范围了,现在演军长,绝对没将军杀伐决断不怒自威的气场。要知道傅崇碧1932年十六岁参加红军,抗战期间就担任了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旅政委、旅长、军副政委。建国后担任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还担任过司令员。是一员经历了无数战火锤炼的虎将。之所以选吴京来演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无非是看中吴京的“战狼”标签,在爱国粉中有票房号召力。

  图7:影片中吴京饰演的傅崇碧扮演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是王砚辉,虽然影片中彭德怀的戏份不多,但王砚辉的表演也乏善可陈,毫无亮点。别说和在《大决战》、《大转折》、《亮剑》、《浴血太行》等影视剧中彭德怀的特型演员宗利群相比,就连最近在《彭德怀元帅》和《跨过鸭绿江》中扮演彭德怀的董勇、丁勇岱也都无法相比,外形条件且不说,和彭老总横刀立马的气质,相差太大。接着说剧情,那就更是槽点多多。影片最先叙述了砥平里之战,不过只有一两个镜头一闪而过,再就是电话里向彭德怀报告伤亡数字,彭德怀命令撤出战斗。要知道砥平里战斗是抗美援朝期间一场重要战斗,是一个转折点。第四次战役,美军第2师23团、法国营和一个炮兵营、一个坦克中队,总共约6000人被志愿军截断退路,就在砥平里建立环形防御,负隅顽抗。志愿军39军、40军、42军集中6个团约1.6万人,连续三个夜晚猛攻,都未能歼灭这部美军,最终只能撤出战斗。此战志愿军伤亡约9000人,影片中没听清楚,好像说是伤亡3000人。在以前只要后路被切断,美军通常就会丢弃重装备四散奔逃。但砥平里一战暴露出志愿军火力贫弱,攻坚能力弱的不足,所以之后美军即便被包围,就不再撤退,而是转入环形防御,凭借美军强大的空中支援和炮火优势,顶住志愿军一两个晚上的进攻,那么美军主力就会赶到。所以,砥平里之后志愿军就再也没有能够一举歼灭美军营级以上单位的战例了。如此重要的战斗,竟就这样草草一笔带过。

  图8:砥平里之战中的美军之后是李奇微的就职仪式,1950年12月,第三次战役前夕,李奇微中将接替因为车祸丧生的沃克中将,出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四个月后又接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伞兵出身的李奇微,军事才能很出色,他被彭德怀誉为“最危险的敌人”。他刚上任第8集团军司令,就遇到了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果最丰硕的第三次战役,面对志愿军气势如虹的攻势,新官上任的李奇微九下令主动放弃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彭德怀在回忆录中,对于美军这种主动撤退,就感到了一阵寒意。紧接着,李奇微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志愿军前三次战役都是只打了七天,他认为这不是偶然,并很快得出了结论:志愿军由于后勤保障困难,每次战役就只能依靠单兵贴身携带的弹药和粮食,而七天的弹药粮食就是一个士兵贴身携带的极限了。因此他将这个情况总结为“礼拜攻势”和“肩上后勤”,并制定出针对性的“磁性战术”。也就是面对志愿军的进攻,每天且战且撤,就像磁铁一样保持接触,但绝不恋战,而且后撤距离不超过60公里——这是步兵一昼夜徒步行军的最大距离。等七天之后,志愿军贴身携带的弹药粮食消耗殆尽,便立即发起反击。正是这种对志愿军极具反制的“磁性战术”在第四次战役中,让志愿军吃亏不小。

  图9:朝鲜战场上的李奇微到了第五次战役时,李奇微又在“磁性战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特遣队战术”,就是在反击时,将机械化步兵、装甲兵、炮兵、工兵组成连营级别的特遣队,在强大空中掩护下,向志愿军纵深穿插,抢占战略要地,打乱志愿军的后撤,配合正面主力的反击。这一招相当狠辣,使得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后半阶段的后撤,遇到了极大被动和困难。影片中只是表现了李奇微的就职仪式,其他都没有交代,这就显得有些突兀。而影片的重头戏铁原阻击,就是美军“特遣队战术”大行其道的第五次战役的后半阶段。片名叫《志愿军:存亡之战》说的就是铁原阻击战,但是铁原之战说成志愿军的生死存亡之战,明显是拔高和夸大了。影片中的渲染,铁原要是守不住,那么志愿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了。这就是瞎扯了,因为当时志愿军整个战线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三个作战方向,而铁原只是西线的战略要地,既是铁路枢纽,也是志愿军西线的后勤补给中心,囤积了大量物资。如果铁原守不住,大量的物资和伤员就来不及转运,同时会对西线部队的后撤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西线个军损失惨重,对于中线和东线的志愿军是没有多大影响的。铁原阻击战,志愿军63军以不满员的3个师2.5万人,在基本上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抗击拥有强大炮火和空中支援的5万美军,彭德怀的命令是要63军在20公里纵深的铁原地区,坚守15天,困难可想而知。首先是189师要坚守三天,为187师和188师建立防线,修筑防御工事争取宝贵的时间。影片中是李默尹指挥189师打的,那么189师师长去哪里了?而且战斗经过也很含糊,也搞不懂怎么就守了三天。接下来就轮到李想所在的188师了,在影片中美军主要是依靠坦克,志愿军以血肉之躯,用最简陋的反坦克武器抗击美军坦克。而在真实的历史上,美军在铁原之战中,倚仗的主要是炮火优势。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中将提出的“范佛里特弹药量”就是在铁原第一次用于实战。所谓“范佛里特弹药量”就是指在短时间里以最庞大的弹药量进行炮火覆盖,以压制和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这是典型的“炮火制胜”理论。在铁原之战中,美军曾经创下一小时内向63军阵地倾泻了4000吨炮弹的纪录,而这在影片中绝对没表现。

  图10:遍地的炮弹壳,就是“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写照李想的部队因为伤亡太大,放弃一线阵地,退守二线阵地。到晚上志愿军决定反击,但是美军的位置无法确定,就有人提出在一线阵地附近有废弃地道,可以挖通地道,到达美军的位置发射信号弹来指引。挖地道,这是什么主意啊?如果距离近,二三十米,那就直接悄悄摸过去,绝对没必要挖地道。如果距离远,二三百米的话,那么这段地道,一个晚上都挖不通。太瞎扯了,完全就是脑袋进水才想得出来的。而且用信号弹来指引位置,也是不符合军事常识。通常在夜间要指引目标位置,是通过发射曳光弹来实现的。而这时志愿军的秘密武器竟然是——飞雷,这又彻底把老周惊到了!飞雷是解放战争的淮海战役中,火炮匮乏的中原野战军发明的,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炸药包抛射筒。在空的汽油桶里先装填发射药,再放入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抛射到150到200米外。这是用炸药包爆炸的冲击波,破坏敌方工事,杀伤人员。由于飞雷是没有弹片的,是冲击波将人震死的,身体上没有外伤,只有口鼻流血,所以被叫作“没良心炮”。

  图11:影视剧中的飞雷但是,飞雷射程很近,最多也就200米,这点距离非常容易被美军发现。而且空汽油桶搬运也很不方便,通常都是在阵地战使用,不会带着汽油桶到处跑。还有飞雷的爆炸只有冲击波,没有火焰和高温,对于美军具有装甲防护的坦克,绝对没破坏力。但是影片中飞雷爆炸简直就是在放烟花,烈焰翻腾,场面火爆。飞雷一炸,美军他坦克都被炸成火球,士兵更是屁滚尿流,于是志愿军乘机夺回了一线阵地。这种剧情不问是真是假,只问你服不服。别急,还有更匪夷所思的,军工专家吴本正带着两名警卫员钻进一辆美军遗弃的坦克。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坦克的主力型号是M48“巴顿”坦克,对于剧组是否线“巴顿”坦克,就不苛求了。关键是M48“巴顿”坦克是4人乘员组,一个不是坦克专家的军工专家,加上两个警卫员就能操作开动M48“巴顿”坦克?这三位都是天生的坦克手,太牛了!然后,美军发现了,立即有几辆坦克追了过来,双方还展开了坦克战!当然,肯定是击中了美军坦克。编剧为了自圆其说,还让一个警卫员补刀,说自己曾经干过炮兵。且不说炮兵和坦克兵的炮手是不是能够互通,在当时让炮兵去当警卫员,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炮兵是技术兵种,会开炮的绝不会让你去干步兵,太浪费人才。还记得《集结号》里邓超扮演的炮兵营长赵二斗就是到医院里找干过炮兵的。而且,这三位坦克天才都没戴坦克帽。坦克帽上有橡胶软垫,主要是保护坦克兵的脑袋,在坦克颠簸行驶中,不会因为撞到狭小坦克空间里的金属部件而受伤。而在影片中,吴本正的眼镜都震掉了,三个人的脑袋硬是连皮都没擦伤,看来这三人的脑袋都是有“结界”保护的。最终坦克也被美军坦克击中了,警卫员受了重伤,奇怪的是,坦克内部既没有起火,也没有金属射流,这炮弹是怎么打进坦克里面,让警卫员受伤的?军工专家对这样奇葩的情况怎么没有一点好奇?

  图12:军工专家吴本正竟然到了火线师发现附近有个水库,如果水库的水倾泻而下,就能将阵地成为一片泽国,从而阻止美军坦克的推进。于是李想立即派出一个排去抢占水库,这时李默尹也发现了水库,也带着撤下来的部队前来。在真实的历史上,铁原西北确实有个水库,不过是在志愿军的战线内,所以志愿军很快就炸毁了水库,使得大水淹没了公路。但在影片里这个水库是在美军战线内。又有BUG了,如果水库在美军手里,难道他们就不知道一旦水库的水倾泻而下,会影响他们的前进道路?只要打开部分水库闸门,让水库里的水慢慢顺着泄洪的河道流走就行了。美军却什么也没干,就派了几十个人傻傻地守着水库。志愿军很快拿下了水库,却发现电动闸门坏了,只能手动转动绞盘。这种老掉牙的套路,真的令人很倒胃口。这时美军的援兵来了,哇塞,还是伞兵空降!美军在朝鲜战场确实有一支空降兵部队,第187伞兵团。也曾经进行过几次空降作战,但在铁原之战中就没有伞兵参战。而且水库既然是在美军战线,增援部队乘车就行了,完全没必要空降啊。空降通常是到敌方战线后方,还记得经典二战片《兄弟连》里美军伞兵就有一句名言:“伞兵就是天生被包围的!”空降不但风险大,会出现伤亡,而且空降落地后,部队重新集结也需要一些时间。但凡能够乘车到达的,除非脑袋被驴踢了,都不会选择空降。志愿军一面分兵阻击美军援兵,一面组织人转动绞盘。这时美军一名狙击手对绞盘房里的志愿军进行射击,以阻止志愿动绞盘。一名志愿军背起一块钢板,挡在绞盘房的门口,掩护战友转动绞盘。随着美军狙击手连连射击,子弹打穿钢板,这名战士终于倒下了!子弹是从后面射来的,应该是脸朝前倒下,但影片中竟然是脸朝后倒下——连基本的物理常识都没有,编剧的物理课看来是体育老师教的。绞盘转动终于将闸门打开,蓄水汹涌而下,很快就冲到阵地前,美军人仰马翻,乱作一团。军长赶紧用步话机呼叫李想带着战士们撤退,但这时阵地上只剩下李想一人了,还负了重伤,他将炸药全部连接起来,准备和冲上来的美军同归于尽。美军上来了,没有五十人也有三十人将李想团团围住,于是李想引爆了炸药。且慢,这也太假了,美军冲上阵地,看到李想,不但不开枪,还把他团团围住,等着看他表演,这是战场啊,你以为是在天桥看耍把式啊!

  这还没完,志愿军重炮开火了,密集而猛烈的炮火极其壮观,完全覆盖了美军,照这架势,俨然就是志愿军的“范佛里特弹药量”,炮击的烟云排山倒海惊天动地,有这样强大的炮火,为什么之前不用,要让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硬扛美军钢铁?编剧也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也设计了桥段来补这个漏洞,让军工专家的警卫员说,美军炮火封锁,炮弹运不上来,一发炮弹要一条人命。美军对志愿军后方运输线确实进行了空中“绞杀战”,但重点是封锁对第一线的补给,火炮阵地一般都在战线后方一两公里,并不是美军炮火封锁的重点,1956年的抗美援朝经典老电影《上甘岭》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表现就很到位,给前线运一桶水都十分艰难,但炮弹运输主要是运力不足,需要一些时间积累起足够的炮弹。相比之下,《志愿军:存亡之战》就有些信口开河,随意瞎编了。在真实的铁原之战中,志愿军还真有过一次非常成功的炮火急袭。由于美军拥有绝对的炮火优势和空中优势,志愿军的火炮只要一开火,几分钟之后就会遭到美军炮火覆盖,所以志愿军一直都没用火炮,这样美军就认为志愿军要么没有火炮,要么没有炮弹,所以没什么防炮意识。在夜间美军一般都不主动进攻,而是转入防御。187师师长徐信发现美军夜间人员、装备都猬集一团,正是炮击的绝佳机会,于是就向军长傅崇碧建议,对美军来了一次夜间炮火急袭。当时志愿军63军有一个炮兵途安,还有志愿军总部加强的一个火箭炮营,总共27门75毫米山炮和6门喀秋莎火箭炮。于是63军就集中全部火炮对美军进行了一次夜间炮火急袭。美军夜航战斗机数量有限,夜间基本上没有空中支援,所以志愿军这次炮击十分成功,给了美军以沉重打击,炮击一结束,志愿军火炮就立即转移,毫发无损。当然,志愿军的炮火急袭远远没有电影中那样壮观。虽然说艺术来自现实但高于现实,但像影片中的炮击场面,实在有些高得过头了。整部影片,人物形象苍白,空有历史的名头,没有历史的真实,甚至是连基本常识都没有。只有刻意的煽情,还有打鸡血的大场面。

  这不是再现历史,而是歪曲历史;这不是歌颂英雄,是在亵渎英雄。显然是陈大导演三年前的《长津湖》,拿下了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的57.75亿,尝到了甜头,就把爱国反美当作了招财进宝的摇钱树,把消费志愿军的那段烽火岁月作为商业运作的最佳手段,一年一部的志愿军题材大电影,当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一切为了利润,至于影片的质量,历史的真实,抗美援朝精神,都可以抛之脑后,只要套上爱国反美的包装,名正言顺收割爱国粉丝的热情。影片定档国庆假期,也正是为了将这场爱国大戏推向最高潮。但是只想着忽悠观众,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会被观众所唾弃。(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爬墙熊猫消防员仅1天就“脱衣”?原因揭秘:获得设计师许可,但仅限1天时间

  2024奖金榜:萨巴伦卡6988万第1!高芙夺冠飙升第2 郑钦文创历史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对标iPhone 17 Air!三星超薄旗舰Galaxy S25 Slim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