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发达的最终的原因是什么_爱游戏体育平台赞助马竞 - ayx官方网站 - 爱游戏电竞app官网入口
产品中心
产品展示
美国农业发达的最终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爱游戏体育平台赞助马竞    发布时间:2024-08-07 05:38:56

  2013年7月27日至8月6日,农业部机械化节水技术考察团一行6人赴美国执行中美科学合作交流项目任务,对美国机械化节水技术应用情况做考察。在美国农业部的安排下,考察团在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周边区域走访和考察了4个研究中心、3个农牧场、1个农机具修造厂、1个水资源保持和利用项目,与相关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农场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了交流。

  在德州约翰逊城的斯坦顿牧场,考察团听取了农技推广员关于草地水资源保持机械化技术运用情况的介绍,观看了草地水资源保持机械化技术演示。该牧场土层较浅,砂石较多,为增加草地对天然降水的吸纳功能,牧场采用草地修复机在草地上凿出连片的鱼鳞坑用于蓄积天然降水。这种方式与采用圆盘耙、少耕、深松等方式吸纳天然降水相比,能够尽可能的防止牧草被机械连根拔起。联系到我国牧区,也能够使用类似机具,在最少破坏土壤的前提下修复草场。

  在LBJ牧场,考察团了解到这个牧场原是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的私人牧场,在他去世后,被捐赠给国家,大多数都用在宣传如何保护农牧业生产环境。在牧场内,到处可见当年约翰逊总统进行的草地保护技术措施应用实践成果。这些技术措施的重点是如何节约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比如等高种植、轮作、台地蓄水等。牧场生活生产经历对约翰逊总统的水资源节约利用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在约翰逊总统任期内所签署的法律中,有300条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款,为美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

  美国是采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通过与美国农业部官员、专家交流,考察团了解了美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防治沙尘暴是美国研究保护性耕作的动因,免耕播种机和杂草综合防除技术的成熟是保护性耕作推广的技术基础。1985年美国出台的粮食安全法为保护性耕作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是美国推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新动力。

  在德州弘都市某玉米棉花种植家庭农场,德州农工大学的Charles教授介绍,这个农场2000年左右开始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据当地的经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常要5年左右时间才能真正被农场主接受。第一年是“听”,听宣传介绍、听各种培训讲课;第2、3年是“看”,看别人怎样干,看作物产量、看经济效益;第4、5年是“干”,由小面积逐步向大面积摸索着干。从现场看,农场拥有很多现代新型农机具,原来的铧式犁已被弃用,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表层土壤结构与含水量明显好于传统耕作。

  在加州最早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地,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Jeffrey Mitchell博士介绍说,学校于1999年开始试验保护性耕作,实行完全免耕,试验田种植棉花的垄始终没翻整过。从全加州看,保护性耕作面积大约占耕地面积的60%,其中能够常年保证秸秆覆盖率30%以上的地块大约占25%。

  由于降雨量少,上世纪90年代的农场主的做法主要是一年蓄水休闲,隔年再种植作物;在采用保护性耕作后,基本上能够保证年年种植,而且并不可能影响作物产量,每英亩还能节约成本80美元,约80元/亩(1亩= 0.1648英亩)。

  在加州,尚未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场主主要有以下顾虑:一是对目前的农业生产很满意,如采用保护性耕作还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并对农场种植制度等做较大调整;二是担心这项技术不对自己最合适的作物;三是担心采用新技术后经济风险大。

  此外,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深松整地环节,其提高土壤蓄水能力的作用在国内外是有共识的,但是在深松频率方面,德州、加州的农场主和农业技术探讨研究机构给出了与我国一些专家不同的看法。

  据德州弘都市的一个农场主介绍,深松技术在德州的应用并不多,一般深松过一次并打破犁底层以后,之后很多年便不会再使用。德州农工大学农业生命研究中心的专家也谈到,该中心的棉花试验田8年前进行过深松,此后不进行任何深松或者深耕作业。他们的体会是,如果土壤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犁底层存在,就一定要通过深松办法打破犁底层,而犁底层一旦打破后,只要不再采用类似于铧式犁翻耕的方式,正常情况下不会再次产生犁底层。

  1.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水和能源技术实验室情况。目前,该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检测灌溉输水设备,通过确定水泵、管、阀门等灌溉输水设备的精度以达到设备节水的目的,其检验测试的数据为法律所认可。同时,该实验室还正在建设风洞模拟系统,准备开展保护性耕作防治风蚀效果的研究测试。该实验室还建立有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试验基地,基地将工厂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输送到作物生长环境中,既能做到减排,也能够很好的满足作物生长,其未来发展空间不可小觑。

  2.加州弗雷斯诺农垦局“水银行”项目。在弗雷斯诺市蒙多塔梅耶镇一个废弃的甜菜榨糖厂附近,考察团参观了当地农垦局牵头实施的“水银行”项目。项目最大的目的是,在加州这样的干旱环境中如何有效地蓄积利用水资源。主要做法是,利用工程措施挖出一个个池塘,用于吸纳、沉降雨量充沛年份天然降水和山谷河水,这些水在池塘中慢慢入渗沉降以补充地下水,遇到干旱年份,再通过打井抽水方式将水输送到农田,这一个个池塘被形象地称为“水银行”。该项目充足表现了美国干旱地区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理念。3.美国农业部圣·华金谷地农业研究中心试验研究情况。这个研究中心位于一个叫帕里尔的偏僻乡村,是美国农业部直属机构,经费由国会拨款保障。中心各主要学科的带头人、专家和科学交流博士为考察团介绍了相关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水灌溉中心项目有关基本情况。该项目负责人Wang dong介绍了水灌溉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Wang dong原是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我们问他为何放弃“终身教授”来到这里工作。他笑道,肯定是这里着迷了。Zhang Huihui博士重点介绍了桃树亏水灌溉研究情况。桃树亏水灌溉研究主要以控制桃子收获后至来年开花期间的水消耗为目的,在不影响来年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利用红外检测树冠温度来确定桃树生长的最小用水量。该研究的各项工作比较扎实,试验设备也不是非常先进,但其切入点具有新意,试验连续性强,能够充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充足表现了美国科研机构严谨的治学精神。初步试验结果为,在研究所所在的帕里尔地区,在满足桃树正常生长需求的前提下,亏水灌溉技术能比常规灌溉用水节约50%左右。

  二是盐碱地利用研究。土壤专家Gary先生介绍了在盐碱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目标是充分的利用盐碱地的长处,而不是为了治理盐碱地,选择种植的向日葵、仙人掌和油菜等作物均能适应盐碱环境。该研究没有采用对抗性措施去改变盐碱地环境,体现了因势利导利用环境的理念,值得学习和深入研究。三是水分蒸腾抑制覆盖材料应用。园艺专家Donald Makus先生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一种不透明的层压材料。该材料大多数都用在覆盖果树根部周围区域,用以减少水分蒸腾。这种覆盖材料一面黑色,一面白色,中间有尼龙线,很难撕断,使用年数的限制可达7年。

  1.农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应用情况。在德州弘都市的家庭农场,农场主John介绍了节水技术应用和农机农艺技术结合运用情况。该农场主要种植棉花、玉米,灌溉方式主要是采用节水效果很好的地下滴灌,作物种植行距、品种选择、收获时间等确定均考虑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因为该农场仍在使用较旧式的收获机械,故其作物的种植行距仍为36英寸(约90厘米),这与美国大部分地区采用76厘米的行距略有不同,但其行距多少的主要确定依据仍是农业机械单位作业幅宽。该农场的玉米成熟后,结穗高度一致,在含水率14%左右实行机械化收割,做到了农机农艺技术的有效结合;玉米收获后,利用圆盘耙对玉米地进行耕整,耕深一般不超过14英寸(约35厘米),以保证地下滴灌管材不被破坏。棉花种植管理过程中不进行打顶处理,同时施矮壮剂,以便棉花生长高度保持一致,为机械化收获创造条件。

  此外,考察团还参观了洋葱、西红柿的机械化收获,这类作物的机械化收获在我国还面临很多难题,根本原因是作物品种的培育没考虑机械化作业因素。在美国,洋葱、西红柿品种的培育,都将实现机械化作业纳入研究范围,比如洋葱,成熟后基本半在地表,进行机械收获时,不对土壤进行挖掘,而是在割台前方用硬质塑料或者类似材料,在不伤害洋葱表皮的情况下直接将果实推送到输送带;适合机械收获的西红柿的表皮都比较厚,不易破损,而其口味与常规种植的西红柿并无二致。但是在机械化收获之后的土地上,我们仍能看到较多的残留洋葱和西红柿,于是我们问,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率是多少?农场主哈哈大笑:这些(指残留的洋葱和西红柿)是留给上帝的。

  2.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农业生命研究中心农机农艺技术结合研究情况。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农业生命研究中心位于一个叫哈夫卫的小镇,主要研究任务是利用不一样灌溉方式、耕作方式充分的利用降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该研究已经进行4年,从棉花种植的87种灌溉方式中,优选合适的灌溉方式推荐给周边家庭农场。在该中心的棉花试验田,考察团发现棉花的灌溉方式主要是采用了环形喷灌机系统,棉田种植也呈成环形,体现了农机农艺技术的有效融合。为保障灌溉水的充分的利用,在每一道灌水沟内,利用专门的机械作业形成连续的灌水畦,避免了漫灌带来的水分流失。从周边农场情况看,有不少已经采用了环形喷灌系统,充分说明该中心的研究成果与当地农业生产是紧密相关的。

  在德州卢伯克市一个小镇上,考察团参观了劳伦左家庭小型农机修造厂。当大家看到这一个修造配厂时,都很惊讶,在美国居然还有条件如此简陋的工厂!跟我国一些所谓的“手工作坊”并无大的不同。但是经过负责人Jody女士介绍后,大家对工厂管理者的敬意油然而生。据Jody女士讲,约翰·迪尔、凯斯等大公司的农业机械,在德州的农场作业时也存在适应性问题,一些配件须经适当改造后才能更好地作业,但大公司生产这些有特别的条件的配件,往往存在价格太高的问题,于是一些小的农机配件修造厂因成本低廉而生存下来。Jody女士的这个修配厂是她从父亲手上接过来的,已经有48年的历史,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做各种农机配件的修复、订制、改造等“小生意”,翻新改造后的配件价格是大公司的80%,备受周边农场主欢迎,10年前经销范围主要在德州,目前60%的产品销往德州以外甚至海外。这个修配厂共有员工18人,其中在本厂工作10年以上的超过10个。从企业管理者到工人敬业乐业,没有宏大的目标口号,但却扎扎实实。

  (一)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确定农业技术路线是美国农业科研、生产主体长时间坚持的理念。德州、加州的农业生产把水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作为一切生产的主要出发点之一,从田间工程、机械设备、作物品种培育、试验研究、人才教育培训等每个方面,已形成了一个节水工程系统,每个部分的成果与实际紧密联系并得到一定效果运用。

  (二)保护性耕作理念在美国已被广泛认可。虽然德州、加州的耕地并没有100%实现保护性耕作,但是农场主和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都熟知此项技术,没有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场也已淘汰了传统铧式犁翻耕,在将来条件成熟后,也可能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三)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已成为农业技术探讨研究的自觉行为。美国的农业技术探讨研究项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首先考虑的就是技术成功后,能否实现机械化作业,农场主能否用得上;若无法实现机械化,就修改项目研究技术路线。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农业生命研究中心的专业的人介绍,他们的研究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论证技术能否实现机械化。

  (四)经济效益是美国农场主使用先进旱作农业技术的动力。农场主在采用一项新技术时,首先考虑的是技术的经济效益。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场主是看重了技术的稳产增产和节本效益。

  (五)科研和生产零距离。考察团所到的农业科研机构均处在农场周边,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机构也在乡村里。他们的研究课题大多数来源于周边农场,课题是否成功也取决于周边农场是否接受,在被周边农场接受之后再向更广区域推广。农场主的认可度会影响议员向大学研究所或农业部研究机构的拨款投票意愿,因而无论是大学研究所还是农业部研究机构,经费都有保障,从不为生存发愁。这些研究机构的专家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研究任务确定紧扣地方实际,研究工作细致入微、长期连续,没有急功近利思想。

  (六)乡镇中小企业秉承着稳打稳扎、持续经营的理念。在美国这样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有传统的作坊式工厂,但这些工厂的存在是必要的,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不贪大求快、做百年企业的态度值得肯定和学习。

  (一)充分借鉴和吸纳先进的农业技术开发应用理念。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生产技术时,应结合我国农情加大集成创新力度,切忌局限在照搬应用。要紧密结合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实际,围绕节约农业用水,将各种研究资源统筹起来,从每种作物的需水机理出发,在细节研究、扎实研究、持续研究等方面下大力气,切实改变一些研究机构围绕争取资金确立研究内容、研究过程敷衍了事、一味贪大求快、不注重与实践结合的痼疾。

  (二)加强天然降水、洪水、过境河水的科学蓄积和利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分布较广,许多地区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即使一些雨量充沛地区也存在季度间分布不均问题,天然降水白白流掉的较多;每年有很多地方暴发洪涝灾害,但洪水蓄积利用不够;一些边境地区水量充沛的界河水也未能充分有效利用。借鉴美国的做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切实加强天然降水、洪水、过境河水的科学有效利用研究,利用工程措施将水蓄积起来,以补充地下水,满足工农业生产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继续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保护性耕作可以抗旱节水、减少风蚀水蚀、减少二氧化碳等作用已被美国等许多国家肯定,我国应继续坚定发展信心。为准确取得技术实施效果,应加强保护性耕作研究的长期定位监测活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是一个长期过程,一般来说,农民至少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宜操之过急。要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深松整地环节的研究,特别在深松频度、犁底层形成机理等方面做深入、细致、扎实的研究。

  (四)科学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美国也有采用地膜覆盖的农场,但是这些农场基本不使用我国常用的0.005毫米左右的地膜,而是采用更厚的地膜,能够连续使用至少2年,不宜撕裂且适合采用机器捡收。建议我国应加快推广应用可经常使用、方便回收的地膜。(五)继续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步伐。建议我国现有的各类农业技术产业体系都应吸收农机专家参与,以便从每一项技术的研究开始,就将是不是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考虑进来。同时现有或即将建立的农机科研基地,亦应吸收农艺专家参加。

  (六)将基层生产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纳入农业科研团队。为增强农业技术探讨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在高端农业科研团队中应扩大吸收基层生产一线优秀的农技推广人员,既能为科研提出有效建议,同时也能尽早了解技术内容,为后期的技术推广奠定基础。

  (七)鼓励支持中小型农机修造企业做精做久。随着我们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些大企业纷纷进入农机制造领域,局部地区出现中小企业难以生存的情况。但我国农机应用地域性特点较强,中小型机械制造、配件供应、零部件改造服务体系也将呈现区域差别性,应利用国家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有关政策,鼓励农机修造中小企业在差别中寻找并确立不同于大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的新的增长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不必贪大,不必求快,将每个产品、每项服务做精做久,同样会在剧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赴美国机械化节水技术考察团成员:胡乐鸣、刘绍太、曹新惠、李洪文、宋建武、张伟洪)

  美国国土面积937 万平方公里,虽低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但因美国3/4的领土位于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温带和亚热带,而俄罗斯和加拿大3/4领土处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寒带。中国虽和美国基本处于同一纬度,但因中国2/3领土位于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西北内陆,且西北内陆多山,海拔较高,携带有大量水分的太平洋暖湿气流难以抵达西北内陆,降水较少;而美国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为墨西哥湾,本土仅有西部为海拔相比来说较高的山地,但最高海拔在4500米以下,大西洋上的暖湿气流给2/3的美国领土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形成了世界第三大河流密西西比河,以及占美国1/3左右领土的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 mm左右,适合农作物生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美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美国农业的主要特征美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天然条件,同时,在农作物生产的基础上,畜牧业也得到了相应发展优势。美国的农业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农业现代化程度高,农业人口少: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2001 年已经下降到了3.2%。

  (2)耕地面积小于草原面积决定其畜牧业发达,且畜牧业以养牛业为主: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4.183亿hm2,其中耕地面积1.79 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19%,永久性草地2.4 亿hm2。

  (3)美国是农业贸易大国:每年40%以上的粮油作物和10%以上的动物产品用于出口。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2004年美国农产品出口达620亿美元左右,超过1996年598亿美元历史最高水平。

  (4)美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全国划分为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生产一两种主要农产品。如:北部平原以生产小麦为主,中部平原以生产玉米为主,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以养牛、羊为主,大湖地区以生产乳品为主,太平洋沿岸地区以生产水果和蔬菜为主。美国东北部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主产区为耗粮型的养殖业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玉米、豆饼等饲料,使该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奶牛、生猪、肉鸡主产区。美国西部的“草原带”以放牧为主,以饲养牛、羊、马等为主。

  3.美国畜牧业概况美国的畜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48%左右。

  4.美国畜牧业生产规模化程度、集约化水平非常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畜牧业生产规模化发展加快,各类养殖场的规模逐步扩大,数量不断减少。在规模效益和利润的推动下,大型的一条龙生产企业迅速成长,产能巨大,集约化生产水平相当高。蛋鸡场的平均规模为20万~25万只,其中最大的蛋鸡场饲养产蛋鸡达1800万只,最大的肉鸡场年产肉鸡可达上亿只,美国42%左右的肉鸡是来自美国3家最大的肉鸡公司。约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头左右,其中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肉牛达30万头以上。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减至不足20万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占美国市场的比在20世纪80年代为34%,至90年代便增至65%,2004年在85%以上。3.3 美国畜牧业机械化、专业化程度居世界领先水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主要畜牧品种的饲养开始由传统的放牧转向大型工厂化集中饲养。幼牛进入肉牛生产工厂后,经过18个月的集中饲养就可投放市场。

  由于采用现代化设备,使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升。目前,2个人就可以养2万头牛,1个人可照料10万只鸡。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达到176公顷,其中大的农场已达到1215-1620公顷。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慢慢的升高,农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3.4 美国畜牧业管理法规健全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畜牧业管理法规比较健全,从饲料、种畜禽、兽药(疫苗)生产,到饲养、加工、运输环节,都有法规可循。仅在畜产品安全卫生方面,就有《联邦肉类产品检查法》、《联邦畜类产品检查法》、《联邦鸡蛋产品检查法》等多部法律和法规。为了有效执法,美国有7600 多名监督员,分布在6000 多个单位,负责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由于执法力度大,畜产品安全卫生状况良好,畜禽产品召回批次从2002 年的113 起减少到2003 年的68 起。检测的即食食品中李氏杆菌含量从1995 年的3.02%减少到2003 年的0.75%。3.5 美国畜禽疫病防治实行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世界各国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均十分重视。美国也不例外。美国在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上,实行的是官方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畜禽疫病防治管理机构,兽医官代表政府执行公务,对各地的畜禽疫病防治情况做监督检查。一经发现动物疫情,政府作出快速反应。职业兽医是指专门从事现场防疫工作的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每两年参加一次考试,发放或换发职业兽医证书,实行持证上岗。美国对畜禽疫病的有效控制为其畜产品出口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维护了美国在国际畜产品出口市场的主体地位。3.6 美国畜产品出口量大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位置由上文可知,美国的畜牧业生产规模化程度、集约化水平非常度,这使得美国各类畜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名列世界前茅,但同时也导致大量过剩,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美国的畜产品的出口量占整个对外贸易出口量的5%左右。2003年其肉类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11.84%;猪肉出口量占总产量的5.65%;禽肉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15.91%,占世界禽肉出口的40%左右。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2.6亿,占世界人口的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0.8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 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一直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3.5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 美国形成了些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减少相关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4.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体化 在1991年,美国消费的人在食品上的花费价值高达4860亿美元,而农民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只有1010亿美元。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Agribusiness),在这个体系里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如在食品的产销系统,就包括农业投入物的供应,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批发、零售以及机关单位食堂等,形成了个完整的体系。

  5.农产品常常会出现过剩,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的农产品约有1/5供出口之用。美国农业产值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但90年代初,农业出口却占总出口的9%以上。由此可见,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旦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过于求,美国政府就会面临农产品过剩问题。最为典型的事件发生在本世纪30年代初,当时因农产品过剩而引起了严重的农业危机,曾使农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农业的总趋势是规模慢慢的变大。美国农业的生产总量巨大,些重要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份额大于其产量份额。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其产值之比大致是半对半。在美国的农业总产值中,1994年种植业占52%,畜牧业占48%。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 1993年的农业销售额达到198.5亿美元,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和衣阿华州,销售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在很长段时期,美国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从80年代初期起,其粮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1994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3.57亿万吨,人均占有量1370公斤,名列世界第。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占世界第,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仓库存储的总量的V3。大米从1.8%下降到1.6%;另外,大豆从64%下降到51%。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重要的种植带。

  (1)东北部和“新英格兰”的牧草和乳牛带。这个农业带是指西弗吉尼亚以东的州,共计12个。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和牧草的生长。本地区的个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北部玉米带。美国农业分区中所指的“中北部”是指大湖区附近的8个州,东起俄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是美国最著名的作物生产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因此有“玉米带”之称。这8个州大豆、小麦的生产在美国也占有主体地位,大豆农场占全国总数的54%。1994年,衣阿华和伊利诺两州的玉米产量分别为4902万吨和4536万吨,占全美产量的36.8%。玉米生产较为重要的州还有内布拉斯加。 1975年以来,美国的玉米面积无显著的变化,但是产量增加了3/4;在这20年里,单产从每公顷5460公斤上升到8830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部粗粮的90%,每年产值达220亿美元。

  (3)大平原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从与加拿大接攘的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往南直到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9个州。这是个海拔500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但近年来其比重会降低。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3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部小麦产量的24%,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18%。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部产量的41%,其蛋白质含量在9%-14%之间。

  (4)南部棉花带。传统的棉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东部。二次大战以后,棉花生产逐步向西发展。这里所说的棉花带位于平原地区,主要有在北纬36以南、密西西比三角洲的5个州,集中了全国大约1/3的棉花农场,播种面积超过160万公顷,产量占全国的36%。其中,阿肯色州还是美国最大的水稻产区,总产占全国的43%。棉花产量最大的州是得克萨斯州,面积约145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1/3,产量占全国的27%。美国的西南部的植棉业发展比较快,包括了以“阳光地带”著称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河谷地区,其产量已占全国的22%。

  (5)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区,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北部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是最主要的小麦产地,约占全国小麦产量的13%。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也是国家最大的“菜篮子”,为国家提供了51%的水果和干果`32%的蔬菜.1993年这个州的农业出售的收益达198.5亿美元,占全国的11.34%;其种植业更为突出,占全国的15.54%,均名列全国第。这个州的水稻生产也很重要,产量占全国的18%;单产居美国的首位,每公顷8940公斤,比全国水平高41%。美国粮食产量经常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除了天气之外,主要受政府的调控政策和农产品进口国的需求变化的影响。此外,美国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田中,灌溉面积的比例很小,也是个重要的原因。1993年美国灌溉地面积为207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1.1%。

  美国的畜牧业是高度发达的产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畜牧业的分布与种植带虽有定的关系,但并不十分明显。美国的东北地区饲养的奶牛头数约占全国的1/3,生产的牛奶和奶制品几乎占全国的半,肉鸡生产也占重要的地位。玉米带提供玉米、豆饼等饲料,为当地养猪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是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基地。美国西部的“草原带”以放牧为主,可以饲养牛、羊、马等。美国的肉牛在集约化育肥之前,通常是先在草原带放牧,“搭好架子”,因此能节省大量的饲料粮和另外的费用。美国畜产品在世界上占有巨大的份额,从70年代末以来,牛肉直保持着22%的份额,奶类从14%上升到15%,禽肉从25%上升到27%,但是猪肉和鸡蛋的份额会降低,分别从14%、16%下降到10%和11%。种植业生产有波动,而畜牧业则稳定增长。从农业生产指数看,以1979-1981年为100,1994年畜牧业生产指数为120.65,种植业为122.95。但是在此期间,种植业有6年低于100,而畜牧业直在稳步上升。美国畜牧业当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是大力推进畜产品的出口。畜产品的出口现已占国内消费量的10%左右,而在90年代初还不到5%。禽类产品的出口增长幅度最大,牛肉和猪肉的出口也有增加。二是畜牧农场规模慢慢的变大,并且越来越工业化,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特别是养猪业,专业农场的数量不断减少,而平均规模却日益扩大。养猪专业农场进行大量的投资,但是其报酬率很高,足以抵消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费用。

  美国有海岸线公里,有发展渔业的良好条件。按其捕获量的商业经济价值来看,美国渔业居于世界第5位。90年代初期,渔获量大致保持在接近600万吨的水平上,居世界第:位。美国每年进口的鱼价值大约为60亿美元,为世界第2;同时,美国还出口35亿美元的鱼及鱼产品,居世界第1位。

  美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国的森林面积约有2.7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接近30%。但是在林产品贸易中,美国入超的年份多于出超,每年进口130亿-160亿美元,出口125亿-150亿美元。总的说来,美国是林产品的净进口国,1993年入超接近37亿美71元。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1993年农业出口额为477.95亿美元,进口额为288亿美元,顺差接近200亿美元。

  在出口的农产品中,粮食及其制品总是名列前茅,但其份额逐步下降,从1981年的69%下降到现在的45%;其价值现在大致在120亿美元左右, 70年代初曾达到260亿美元之巨。年际之间的波动较大的根本原因是进口国的市场不很稳定。油料(包括植物油和加工副产品)目前仍然是第二大项出口品,通常能保持在60亿美元以上,但出口呈下降趋势,其中大豆在1982年曾高达2500万吨,1994年下降到1600万吨。水果蔬菜类的出口增长非常迅速,从1990年的36.79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63.74亿美元。烟草及其制品的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已成为第四大项出口品,1990年曾高达65多亿美元,1993年为55.8亿美元。畜产品出口的增长也十分可观,同期从24、36亿美元上升到43.74亿美元,鱼及鱼加工品的出口近年来在30亿-35亿美元的幅度里波动,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在近20多年里也有很大增长,90年代每年出口超过65亿美元,其中化肥通常占半以上。

  在农产品进口方面,最重要的是咖啡、茶、可可等本国不能生产的商品和其他饮料,这大类总计接近80亿美元。进口的第二大项是蔬菜、水果类产品,每年进口也高达60多亿美元。美国还大量进口肉和肉制品, 8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都超过30亿美元。三、农业科学技术美国农业的高生产率,有个坚实的支柱,那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以确保其农业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头羊。美国农业研究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持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近发表的《美国统计预测》中关于农业的部分指出,今后十几年里,美国的农场主将可能利用雷达或卫星来操纵农田里的拖拉机,让所施的肥料准确定位,即不再普遍地撒施肥料,不但可以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并且还可以避免肥料流失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然而,农业科技发展将更加侧重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来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

  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美国农业科研的重点突出地表现在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结为四大工程: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其中的些研究成果已经或有望在本世纪末进入实用阶段。农业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是:农作物的高产和抗病育种,提高畜禽的免疫能力,扩大生物能源的来源,利用发酵工程研制具有商业价值的微生物;通过常规农业、发酵工程和食品加工工业的结合,扩大人类食物的来源,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被称作“定向设计”的作物育种技术,使作物能按人们的要求来培育,获得抗旱、高产、抗病虫害等性状。通过基因的混合和移植,科学家们已经能把细菌和动物的基因移植到植物体内,从而大大改善作物的性状。有些细菌的基因使植物的叶面不易结霜,增强了抗寒能力。利用细胞移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繁殖优良品种的速度。通过植入固氮微生物的基因,可以使谷物等非豆科作物产生固氮能力,减少对化肥和非再生能源的依赖,提高单产和蛋白质的含量。通过培育抗土微生物病虫害,可以改善作物根系的生长环境,抑制某些病原的产生和杂草的生长,从而减少杀虫剂的施用量和保护环境。抗虫育种的最大特点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经济、有效而对环境和食品无污染。

  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畜禽的生产率,改善畜禽的生产性能,提高品质,增强对病害和内。外寄生虫的抗性。科学家已经成功地把某些动物基因转移给牛、猪、羊等的受精卵中,获得性能优异的畜禽良种,美国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把某些动物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细菌中,然后由细菌繁殖产生大量有用的激素。这些激素在畜禽新陈代谢过程中,能促进其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脂肪的消耗,从而加快生长发育,即在不增加饲料消耗的情况下提高畜禽的产量,改善产品的质量。在探索如何减少动物在饲料营养利用方面的损失方面,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可供选择的其他营养来源,如些氨基酸和维生素,用作食品和饲料的添加剂。

  (1)有效管理和保持水土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产出的稳定性,使农业得到持续的发展。着重研究人类、生物界与水。土、空气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业资源的污染。

  (2)扩大农作物和畜禽的种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要有生物学的基础,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保留遗传的多样性,收集、评价、保存和扩大农作物和其他有机体的新种质资源,从而才有可能改良大田作物、园艺和特种作物以及草原、牧场的遗传群体,增强作物和畜禽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能力、提高繁殖能力和增强抗病虫能力。 ”

  (3)改进农、畜、水产品的加工和储藏技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美国历来重视提高农产品运销的效率,降低加工和贮存成本。农产品收获或屠宰后,需要对产品进行检疫或质量监测。为了确保产品的营养和安全,最近几年美国特别重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修订了有毒物质的范围及其含量标准。

  (4)改善营养状况。前几年美国农业部和卫生部向全国推荐了所谓“食物金字塔”。它以面包、大米等谷类食品为其基础,上面是蔬菜和水果,再往上是肉、鱼、蛋、干豆、干果仁和乳制品,其顶端是动植物油脂和甜食。它告诉消费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应当减少动物性食品以及糖的摄入量。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美国从个移民国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农业大国,除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之外,国家政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里有许多好的经验,也有些教训。

  1.用农业立法保障农业的发展 在百几十年里,美国国会通过了大量有关农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国会农业立法是个辩论和反复磋商的过程,是各种利益集团互相让步的过程。立法是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实施农业计划的基础,后者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各项农业法律不仅规定了政府对农业政策的基本取向,而且还规定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基本权限,政府行为只能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2.政府对农业进行比较有效的宏观调控 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政府过去信奉不干预的“自由放任主义”。但是,30年代严重的农业危机迫使罗斯福政府实行新的农业政策(“新政”),开了经济干预的先河。此后,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虽在不断下降,但政府仍然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农业采取了有力的价格保护和收入支持政策。美国农业的宏观调控有三个特点:是有专司政府调控职能的机构(商品信贷公司),并建立了巨大而灵活的联邦储备体系;二是有充足的财政支持,联邦政府用于农业支持的经费,1995年大约为100亿美元,最高时超过了250亿美元;三是政府实行农场主“自愿”的农业计划,并用价格、信贷、补贴等手段予以有力的配合。美国虽然不可能消除大小农场主收入的巨大差别,但农业生产者作为个整体,其经济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当然,政府为保护农业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3.对农业发展实行有力的资金支持 美国的农场经营基本上是私人投资。农场主解决资金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是政府的农产品抵押贷款计划,即如果在作物收获之后价格偏低,农民可以用农产品进行抵押而不偿还贷款;二是政府提供信贷担保。农业贷款期限短则1-5年,长的可达40年,利率都比较低。不过,在农业发展的早期,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因为投资大、收效慢,曾经是政府投资的重点。联邦政府在1933年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不仅控制了洪水,而且提供了廉价的电力,收到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政府对农业投资实行税收优惠,税收减免可达到应税收入的48%。农业投资被认为是农场主合法的“避税所”。美国实行的作物保险制度也有利于农业发展。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农业的资产总值1992年为10110亿美元;农业部门的债务与资产之比,已从1985年的21.2%下降到1995年的15%,相当于制造业的70%。

  4.重视科技的作用,形成了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体”的体系 美国政府直把农业的教育、研究和技术推广作为自己重要的职责,形成了极有特色的“三位体”的体系,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它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是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这个体系有三个特点:(1)由州农学院(即19世纪建立的所谓“赠地学院”)同时承担教育、研究和推广三项任务,使三者结合在起,互相促进,并切实力农业生产服务;(2)每年的研究推广计划由基层向上申请,推广站提供的服务应尽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3)推广经费由联邦、州和县共同负担。美国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费充足,它主要来自公共和私人(公司)两大系统,二者互相补充,其数额之比大致为46.54。前者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者共占总经费的97%),后者侧重于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二者共占91%)。

  5.发展服务型的农业合作社 农场主合作社在美国的体化农业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家庭经营占绝对优势的美国,为了解决单个农场难以办到的问题,需要非盈利的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1991年共有合作社4494个。农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主要有:(1)销售和加工服务。1991年,这类合作社共有2384个,是沟通农场主和市场的重要渠道,拥有184万多个社员,销售总额超过610亿美元。销售的农产品中,最重要的是牛奶,约占34%,谷物和油子占26%,水果蔬菜约占15%。这类合作社的业务不仅包括产品的集中、储存到谈判价格、组织拍卖等所有的环节,而且做深加工,生产出可供直接消费的产品,为农场主获取尽量多的利润;(2)供应服务。1991年,这类合作社共有1689个,总销售额为270亿美元,也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包括销售石油产品、化肥、农药、饲料、种子、农机及其零配件等等,在全国农业投入物市场中占有相当可观的份额(化肥和石油为44%,农药29%,饲料和种子约16%);此外,它们还提供种类非常之多的科技服务,如土壤测试、防疫、育种、奶牛改良、作物监测直到经济核算和法律咨询;(3)信贷服务。在农场主所得的贷款中,合作系统占有的份额慢慢的变大。目前农业合作信贷体系提供的贷款已占全部农业贷款的2/5左右,包括季节性经营贷款、弥补周转金不足的中期贷款、用于基本建设的长期贷款和支持出口的贷款等四大类;(4)农村电力合作社和农村电线)服务合作社,这是除了上述几类以外专门从事某些服务的合作社,如运输、仓储、烘干、人工授精、灌溉、火灾保险、住房等等。1991年的社员人数为20万,营业额约25亿美元。

  美国农业部是联邦政府内阁13个部之,是重要的经管部门。美国农业部是按照法律设置的,机构稳定,职能明确。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可以用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从田间到餐桌”。

  美国政府在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改善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与部门隔阂较少、农业部实行体化的管理等因素不无关系。根据90年代初的资料,美国领海内的捕捞活动、发布气象情报等是由商务部负责的;陆地和水资源计划以及水利资源的调查研究归内政部负责,最近的次重大改组是在1994年10月,其改组方案规定了农业部新的基本职能。现扼要介绍如下: 负责农村经济和社区发展的机构,包括农村公用事业局、农村住房和社区发展局、农村商业和合作社发展局、合作社局、替代农业研究和商业化中心。从这些机构的设置能够准确的看出,美国农业部已经把农村的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上。

  负责农场和国际贸易的机构有两个:新设立的农场服务署,它承担了原来的农业稳定和保持局、农场主家庭管理局和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等众多机构的职能,包括实行政府的农产品计划、资源保护、灾害救助、农作物保险等;另个是国外农业局,负责促进农产品出口、出口信贷保证、对外农业援助以及实施多边贸易协定。商品信贷公司历来从属于农业部,为稳定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农业部最重要的职责之:监督和指导农业生产,确保向生产者和消费的人提供公平的价格和稳定的市场,提高和保持农场主的收入,开发海外市场。

  食品和营养局,负责推行营养教育和培训计划,宣传科学和合理的营养,向低收入家庭发放食品券,以及采取其他措施消除贫困、饥饿和营养不良,对特定人群实行专项食物计划等。-负责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机构有林业局和土地保护局。林业局管理全国的森林。野生动物、稀有植物、鱼类、放牧地、娱乐场所,指导林业研究、保护和管理,以及矿物和能源的管理;土地保护局负责土地、水和其他农业资源的保护,控制水土流失和盐碱化,改善对湿地、草原等的保护和管理。

  销售和检验局也是个担负多种重要职能的部门,它要确保粮食安全,包括肉类和禽、蛋的检验,收获前的安全检查,病原体控制计划,杀虫剂残毒监控等;负责农产品的销售,制定农产品等级标准并核发证书,开展谷物检验,实行销售规程及研究与促销计划,直接销售和批发商业市场的开发计划,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之间的协调;制定动植物进出口法规并实行动植物检疫,动植物病害的监控,推行生物防治,兽医保健,等等。 负责农业的研究、教育和经济学的有7个机构,其中主管农业研究、教育和推广的就有3个局,即农业推广局、农业研究局、州合作研究局,从另个侧面反映了科学研究对提高美国农业生产率的巨大贡献;经济研究局是十分重要的部门,其主要职能包括农业现状与未来的分析和展望、提供经济和农村社会方面的研究报告,帮助国会和行政当局制订和评价农业和农村政策,汇集各种资料,例如:美国和世界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成本和利润,政府政策和计划对农场主、农村居民和自然资源的影响等等;国家农业统计局,其职责是及时、准确、客观地提供统计信息,发布州和全国的统计数字,并对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与劳务等问题进行预测,为美国农业和农村社区服务;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它是全球农产品市场预测的中心;国家农业图书馆,它是美国三大图书馆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图书馆。 美国农业部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基本适应美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美国政府经常在不同程度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既要保障生产者和消费的人的利益,又要确保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实行公平竞争,政府为此必须要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使效率和公平二者取得恰当的平衡。